刚打完了第一针疫苗之后,我跟队友就蠢蠢欲动想去附近的地方散散心。于是选了2小时内车程的大熊湖和箭头湖。按照以往惯例,去选了一家自己很想体验的Airbnb林中小屋,满怀期待。不得不说host太会营销了(会拍照,会引起共鸣,会讲故事),连住过的房客都帮着来打广告留言。说自己去了几次这个小屋,环境超过期待什么的。然后我就信了。(这个故事教训我们,有时候airbnb上的feedback也是因人而异的,好的review+super host不代表质量就高。。。)
实际的airbnb特别满足各种恐怖悬疑片的场景设定。对于我一个恐怖片爱好者来说,住在这个地方简直就是逼着我回想各种经典场景。首先一进去空气里面混合一种很久没住人的空间的味道,透着光线,看到无数的小尘埃在飘着。建筑朝向西边,在check in的时候是一天室内最热的时候,室外25度的情况下,室内能到达30多度。不过这已经是一天里面给我感觉“阳气”最充足的时候了。
通过一条踩着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小楼梯,到了有三角顶的阁楼。这个让我想起《遗传厄运hereditary》最后的小木屋阁楼,反正看过的人都懂。。。这部片慎看,我看的时候一直压制着自己起身逃离电影院的冲动。


楼梯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个建筑应该年代挺久远了,踩上去是那种,木板上有弹性,快要断开的感觉。发出生硬的:嘎——的声音。令我想起《招魂 The conjuring》系列还有《La LLorona》的楼梯。这照片已经是在一天最亮的时候拍的了,其他时间都是黑乎乎的,我都是硬着头皮快步上楼的。


看照片表面上都是挺正常的,但是当人处在那个环境的时候,就老觉得不太对劲。例如建筑里面空间不大,紧凑的两房一卫一厅,就在这个空间里面有6面镜子。其中两面大镜子正对着两个床,也就是你醒来第一时间可以看到镜子里面的自己。一面镜子在狭小的走廊,还有饭桌上有一面巨大的镜子。我记得风水角度上讲,镜子正对着床是大忌,一般全身镜都是斜对着床或者在另一个角度,要是正对着床半夜起来真的你都不知道会看到啥。。。(大吉利是)

房间里面放了很多一看就知道是中古店里面淘来(或者房子本身就有的)装饰品,挂画,还有一些上个世纪初风格的壁炉,布娃娃,杂物等。阁楼有一个地上的排气口,可以直接看到一楼的走廊。有人走过的话能直接看到头顶。楼梯那照片的风扇左边,有一个隐藏的置物空间,透过金属间隙,能看到里面放着一些布满尘的布娃娃。室内挂的画是那种不明所以的,暗色调的风景画。整个场景会马上让人想起《林中小屋 Cabin in the Wood》,看过的人会懂的,里面一些设置的道具,还有画后面的隐秘空间等。。。

房间里面的采光看似很充足,实际上无论是阁楼还是一楼房间,白天都能跟晚上一样黒。因为窗口不是特别多,所以空气流动也有限。主要是靠着阳台门来吹出凉风。晚上的时候,明明我们把阳台的门关了,没开任何窗户,那个楼梯旁边的壁扇会自己开始转,发出“晃晃”的怪声。晚上阁楼会偶尔传到嘎吱——嘎吱——的响声,但是明明楼上没人的,我理解是可能风大啊,建筑老旧啊,热胀冷缩啊什么的。。。浴室的水龙头偶尔会因为水压而突然冒出水,有哗——哒哒哒的水声。我拼命尝试闭着眼睛赶快睡,但是无论我人是多累,还是睡不着,一直心神不宁。我是能在火车上跟陌生床铺都可以睡到打雷都不醒的人,这次很明显不一样。加上房间里面有一个可疑的柜子写着“host’s cabinet”然后队友居然毫不害怕透着缝隙看里面放了啥,说放了一些类似药物的盒子,杂物之类的,叫我放心。只是斜对面床放着一个可疑的上锁的多层木柜子,我是第一次在airbnb里面见到。

厕所的一旁有一个特别老旧的暖炉设备,看着特别像参观老式潜艇里面的装置。然后,重点在于这个瓷砖。我以前梦到过这个,那个梦里面有跟这个一模一样的蓝色瓷砖,但是梦的内容是类似《闪灵 The Shining》那种情节。我有时候会在事情还没发生的时候梦到一些场景,当时不知道是在哪里,例如我以前梦到深色楼梯的建筑,一直往上走,后来我去了黄鹤楼旅游才知道,原来当时梦到的是黄鹤楼。。。(就很神奇)



厨房看着是最正常的。其实仔细看就会发现柜子的门都是关不上的。煤气炉怎么也打不开。洗手池里面出来的热水,接近80摄氏度,所以不能光开热水,不然就会有烫伤的危险。一般家用的热水,要需要慢慢烧开才会变热,而这边的热水直接一开就是高温。洗澡的时候突然过热的水是恐怖片里面常用的梗。。。我就不展开了。冰箱里面有着喝醉了的人体混合物的味道,弄得我都很不愿意把食物放里面。厨房用具里面,唯独没有剪刀,而且说好的咖啡机,并没有。。。

唯一能抚慰下心灵的是阳台外面的景色。除了玻璃门和纱门,屋主安了那种磁铁的黑色帐幕,但是右边的中间破了一大个口子,我这里照片看不出来。反正就是各种年久失修的感觉。

也很明显能感受到采光的不够,光一进去小木屋就像被吸收了一样,大半部分时间这个建筑空间都在黑暗里面
傍晚的景色,阳台边的木栅栏是摇摇欲坠的,我都不是特别敢久站在边缘。

尝试了这个桃红葡萄酒雪糕,好好吃啊啊啊,恐惧让食欲增强了(喂)还有威士忌口味的,估计是新品。

迎着夕阳吃了一顿晚餐
房子的下面是吊床跟金属的桌椅。偶尔能听到附近房子里人们的说话声。右边的山边别墅是住着退休的老先生太太。左边的房子偶尔传来说话声但都看不到有人。

入住的最后一个晚上,屋主通知整个地区停WIFI了。。。于是我全程用着自己的手机流量去上网课。。。说好的三个小时内修好,结果断网了足足12个小时。。。
队友查了下房子的历史,这个房子是1963年建的,在2016年被新的屋主买了下来成为airbnb。不得不佩服屋主拍照的技术还有各种说故事的能力(客人的故事啊,手写感谢信的)。。。屋主在入口处的黑板用粉笔手写着Welcome + 我的名字。营销的确是魔术,营销得名不副实的时候,还不如不去宣传。。。我跟队友是不想退房再重新找airbnb,硬着头皮呆着了。。。这个listing还是传说中的“rare find”原价还要加倍的那种。


多会扣WFH的痛点,满足一边工作一边欣赏景色的诉求。现场根本没有这个架子和这些家具!
晚上的星光,其实就看不到!拍照时候敢情屋主是用深海探照灯打的光吧。

家具都换了,根本不是listing那些家具。木桌子上放遮阳伞的洞是裂开的,patio家具上全是尘。。

冬日的雪景。

我现在越写越觉得真的不对劲。。。这个房间的床被换成不同方向了。。。现在是跟旁边的衣柜平行,直接冲着大镜子。。。那个可疑的大木柜也不在照片里。。。

listing上面的展示图都是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


在那个旧式加热器的右边有一些置物空间,里面都是一些古老的风扇啊之类的物件,还有用布包裹的古董之类的。。。拍照可真会扬长避短orz

楼下是地下室,但是被锁了,也不知道里面有啥,类似寄生虫电影里面那个偷藏的空间,这里整整一层。。。
最近一个月的评价都是这种画风。。。

很怀疑别人跟我是不是住的同一个小木屋。。。
我其实是基本上过得去都会给好评的low-maintenance顾客,而且巨懒去投诉啥的。。。队友是一个看恐怖片和去鬼屋都不太害怕的,连他也觉得房子好像怪怪的,我是第一天睡不好,然后他是第二天怎么睡都睡不了,轮流失眠。我第一天还拼命做碎片情节的梦,睡了一晚上白天身体特别累,感觉力气被抽干一样。。。明明这个房子3,4,5月都一直都被订满的,却充满一种废置荒废感。。。真的好奇怪。。。
这是第一次在airbnb遇到的翻车。。。
6/1更新 现在想回来,觉得当时的感受是:环境不整洁和破损导致期待有误差(可能是新冠然后屋主疏于打理)+两个人的一些感知,不是所有的小木屋都会这样,我知道很多小木屋的设备,结构都是类似的,很多都很好看,很方便,很减压。我过去很多时候旅游都会住小木屋。大部分的小木屋还是很好很治愈的。
我没有拍黑暗中的那些照片。。。因为拍照片的时候没想过之后会有这些“感受”,而且真心不想把一些较为“恐怖”的画面留在自己的相册。谁会拍那个有娃娃的柜子,有老式风扇加蜘蛛网的置物空间,昏暗的一楼房间,冰箱上的污渍,破了的磁铁纱门,二楼凸出来的一小段在饭桌上的位置阴影,还有地下室缝隙之类的啊!喜欢看恐怖片是一回事,体验怪怪的感觉是另一码事。。。所以相册只保留了最阳光充足,符合我个人审美构图的一些照片。
转移注意力的后续: 没有雪的大熊湖春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