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小实验:如何去更深入了解自己?- 分享一些测量方式/书/小实验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研究生专业课的最后一门大课。这门课的教授教了一辈子的书+做企业咨询,他是个很喜欢自我探索的人,所以课程的设置除了基本的group project,每周任务以外,他还加了个人探索日记的部分。他每周都列出一些任务“逼迫”你去审视自己,看看你在职业规划上到底想要些什么,你跟目标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你要做什么行动去填补那个空白。所以围绕着这些课题,我又做了一些另外的调查来做一系列的个人小实验。有兴趣的话,可以挨个试一下,遇到以前做过的测试你可以跳过去。假如你也做过什么有趣的测试,请毫不犹豫地分享!!了解自己的过程,就是八卦自己的过程,会收获很多乐趣和Aha瞬间的哈哈!


忍不住呐喊一声:你们做了测试记得分享啊啊啊啊啊啊,不要马克了不做测试嘛~~

实验任务一:

16型人格

又称为MBTI人格理论(迈尔斯类型指标,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国际最为流行的职业人格评估工具

测试链接在这里 戳我

我在过去做过几次MBTI,没有重视,最近重新做了一遍,发现了上面的网站。与一般的测试网站相比,我觉得他家的报告是相对全面,覆盖的话题是比较系统化的,包括不同年龄阶段,工作学习,为人父母,对社会的关系,对人生的看法等。他的测试试题和简单的分析报告是中文的,详细报告是用英文写成的(还有几十页的详细英文报告不过需要付费),全球的意愿者一直花时间将测试内容和结果报告翻译成不同国家的语言。网站将16种不同的人格归类为4个大组别:分析家,外交家,守护者和探险家。个人的体会是这个测试能帮你找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很多时候假如你很努力,还是觉得自己跟别人在某方面有很大的距离,例如你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但是你一直希望自己变得细心,你尝试很多办法还是不太有效,这个时候就不是努力的问题,而是要分析清楚,你的个人特性是什么。

这个东西我们读书时候没有接触过,但并不代表这不重要。个人特质好比是在玩游戏的时候,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需要选角色, 或者选角色的属性。最常用的就是金木水火土之类的,在宠物小精灵里面小精灵们对战的策略其中一点就是要弄清楚对手的属性和自己的属性,去相克去牵制。而其实人的性格,强项弱项,适合的职业规划,都是一个道理。这个喧闹的世界里面,会偏好某一些的个人特性,贬低另外一些的个人特性。这样大可不必,因为各种人格性格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战略部署。就像在打怪的时候,有些怪很擅长近距离攻击,那你就跟他拉长战斗距离,然后用远战的弓箭,魔法等去对战。在现实生活是一样的道理。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都是尽善尽美,所以有一些行为:例如一个内向的一定要培养自己是很外向的,其实可以先想想看是不是必要。很多时候走不通就绕开,没必要死磕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人。同理在打仗的时候,没必要每个仗都得去打,人生应该也是如此。

16种人格分为4个大类别

测试测出来我是INFJ(外交家中的提倡者人格,又叫“和平主义者”,“和事佬”),也就是罕见的全球1%的人格,代表人物是:特蕾莎修女,马丁路德金,尼克森曼德拉,JK罗琳,还有整理术的近藤麻理惠等。当时知道的时候,我心想,我的天,那就是妥妥地很难融入职场生活的节奏,风餐露宿(等等)。报告形容我是内向者中的外向者,特别喜欢与人打交道。这帮我解决了我一直的疑惑,为什么我既喜欢独处,但是又很喜欢去了解别人,与别人交往?通过报告能看到自己人格的优势和劣势,当你知道自己性格的属性之后,可以看看身边的人:你的挚友,你的家人,你的另一半,或者你潜在的另一半的属性,然后看你们的相性如何。也可以看看你一直搞不懂的同事,领导等,他到底为啥那么喜欢添乱,说不定他们的性格里面有着一些跟你相抵触的属性,水火不相容,思维方式大不同。或者你的领导跟你处的很不错,你们的人格模式是互相配合的。

很有趣的是,我的另一半测出来是守护者里面的守卫者,我是有共情的提倡者,所以的确我们相处的模式就是互相扶持,相互照顾的类型(就是轮流当对方的家长orz)。大家可以试试看,测完了之后,反过来想想自己跟对方的相处模式,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上课的时候,教授说自己是INFP,而我是INFJ,我们都是属于同一个类别里面的,所以一下子距离拉近了很多,我也了解了他为啥那么毒舌。。。INFP的人会有很重的个人偏好,所以从此之后,我写作业都是按着他的喜好的风格。。。(强烈的求生欲望)

测试还会提供给你,你适合的职业和岗位类型,甚至是行业,所以你在思考自己未来走向的时候,就会有个参考的方向。而不是听别人说xx好然后都跑过去,因为有可能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测试后的一些小用法

  1. 呼吁亲朋好友同事测一测,八一八你身边影响你升职加薪,主宰你心情喜怒哀乐的人,他们是什么类型,可以稍微趋利避害。
  2. 全方位了解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中,会做出的选择,基本的行为思考模式,强处弱项,结合自己的人生bucket list做一个策略。
  3. 对比报告和从小到大身边家人,朋友等对自己的评价,符不符合,不符合的话,矛盾点在哪里?为什么产生这种矛盾,是什么经历让你变了? 然后可以更加了解自己遇到某些特定事情的时候的反应模式。
  4. …(欢迎补充!)

实验任务二:

人生愿望清单 – Bucket list

首先灵魂三大拷问:去哪里找?怎么找?对我有什么用?

这个可以提供给你参考,当你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去Pinterest上看看“Bucket list ideas”下方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彩色图和推荐词,你也可以顺便看看。有专门针对户外爱好者的愿望清单,也有给喜欢动物的,喜欢买东西的,喜欢园艺的, 小孩成长时期要一起去做的事情清单(各种各样的点子)。

Pinterest 上的Bucket list 点子

博主Annette将自己实现人生愿望清单的过程写成博客和书,然后就用拿到的赞助和版税继续完成愿望。她的博客连接:Bucket list Journey,她po了很多实现时候的照片,真的很令人激动!

The Life-Changing Promises

Amazon上有很多专门一本就是bucket list的书籍。把人生清单列满一本书。厉害吧。。。。这样也行。

Amazon上的bucket list专区

当东西变成文字写出来后,就是一个看得见的契约,你经常盯着他,就不容易忘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很多时候忙着忙着就忘了,光顾着眼前的苟且,忘了诗歌和远方和猫和狗和哭声。

有人与时俱进地准备了困在家里的bucket list

很多女生会把:拥有一件Tiffany的饰品,当成其中一项,哈哈。我在我的OneNote里面专门列了一个专区,去列举我想做的事情,我想去的地方,想体验的东西等。例如:跟闺蜜自制闺蜜照,去有落地大鱼缸的地方吃饭,浮在死海,去露天影院,玩恐怖版密室逃脱,在爱琴海边看书画画等。。。哪怕是实现不了,也能让自己静下心来想想如何去加大可能性。


实验任务三:

《Principles》《原则》- 桥水基金的Ray Dalio写的

官网 桥水的原则

他的名字我一直念成:Ray·大佬 (大力欧?唔)这本书被无数的豆瓣er推荐过,也是无数个榜单上的热门书。千万不要以为这位仁兄只是吃饱了没事干把大家都懂的道理再次列出来。这个作者神奇而又创意的地方,在于他尝试捕捉世间的规律,例如:工作,创业,生活,与人交往等,然后将这些规律翻译成一个个思维系统,并且一直更新这修正这些系统。这样当你再次遇到相似问题时候,就有参考的“数据库”。他也让人开发了同款APP叫“Principles”, 里面有一个他们建立几十年的data base,你假如有什么决策上的问题,搞不懂人生的某个节点,可以去上面试试搜搜看。你或许会找到让你醍醐灌顶的建议。

要体会他的功力和专注,可以看看这个视频 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 – by Ray Dalio:youtube 英文版

我很佩服这个作者,因为他除了建立一个公司以外,还一直用公司的实践去量化,探索怎么更好地管理,运作这些规律。然后将很多东西变成了算法,去推断结果。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大公司已经引入很多行为测试,心理测评,领导风格等类型的心理测试,只能说,现在不仅是看你履历的经历多少风光的招聘,更加是像找终生另一半一样地挑剔,从性格,家庭背景,思维模式等全方位去扫描你这个人。“原则”将要开通的在线测评:戳这里

我开始去玩16型人格也是因为这位作者的提议

同样地,我也在Onenote上建了一个原则专区,总结了几大模块我经常用到的原则总结。包括我自己的投资原则,饮食原则,交友原则,职场原则,家庭原则,选择时候的优先顺序,思维模式,遇到不同危机时候的危机应对方案等等。。。而这一切,包括了之前的bucket list,都是一直在进行的个人探索任务,目的在于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我适合怎样的职业规划,我怎样能够能好地跟别人互动等等。做完了,再针对性地去找资料去补足自己必须要填充的弱项,进行改善,尽全力去延伸发展你的长项。我目前还在不断地建立我自己的“data base”,不断修正我各种惯性思维和常见的理解误区思维盲点,学着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整个过程是挺有趣的,因为你会发现自己某些时候对自己特别陌生,发现原来自己也有这样的一面。


实验任务四:

自我意识的研究 – 自我意识到底是什么,怎么去培养?

摘自哈佛商业评论 里面的 原文连接在此

What Self-Awareness Really Is (and How to Cultivate It) 作者:Tasha Eurich

这篇是我们导师推荐的,我就妥妥地觉得他是个灵修大师。。。怎么有事没事就来个自我审视。。。后来才知道,他以前特别热爱摩托车越野比赛,结果在旧金山比赛的时候把自己其中一块脊椎弄坏了,很难得才治好,之后他只能对心爱的运动永别,而且一切剧烈的运动都做不了了,就是这种人生的巨大转折,让他更加专注于对自我的研究。

这篇文章假如有兴趣,并且觉得看英文很烦的人可以留言,我慢慢花时间去翻译在这里。文章的主旨大概是通过谈个人意识来帮助你识别自己的领导管理风格。作者的团队用了很多的例子和实验,访谈等,长期追踪,对比很多案例,总结出来四大发现,其中一个发现与我们一直认为的观念完全相反。还有就是列出了下面的一个粗放的种类表,大家可以点原文看看。自我意识分对外的自我意识评价,和对内的自我意识。他们的高低组合就形成了下面四种不同的个性风格。

四种自我意识原形

实验任务五:

计算自己的人生大事件 如何计算自己的人生大事件(FIRE前奏 Part 2)By S小姐 (高产高质量文章的博主,很多的启发来源她)

具体表格原文有,当我做完自己的表格之后,当晚失眠了,心里思绪万千。这个表格可以说是挺残酷的,但是特别特别特别有用 – 让你面对现实。这样列在一张表格上发现人生真的很短,根本没时间让我们抱怨跟无聊,我看到父母的年纪跟未来将要引来的自己的小孩,就会觉得突然有了紧迫性,至少不会让自己漫无目的地用力,需要去提前规划好,更好地跟家人一起生活,不然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时间悄悄溜走,父母也已经太老去跟你一起旅行,一起做答应过全家要去做的事情。

将家人,自己和配偶的年纪,小孩的年龄列在一张Excel上面,然后将关键的节点标注出来,来预测人生大概什么时候需要更多的精力,就可以提前计划好,至少能提前规划好,也能帮自己预见什么时候自己比较忙,比较需要更多的心力,要在什么时候前完成任务等。某些时间点你可能会发现你的职业爬升期跟小孩学业最重要的阶段刚好重叠了,这就需要跟家人和配偶更多地沟通合作,去共同扶持这个家庭,做一个战略小团体。我也把做好的表格给我先生看,也就是因为这样让我把很多我一直在拖的东西搬上日程,例如迟迟没弄的婚礼。。。

作为一个从小跟老人一起生活起居的人,同时观察了很多照顾老人的家庭,我真心觉得,真的要提前规划,有心理+物质+保险的准备。这个是持久战,是对体力,心力,心理各方面的挑战。我先生因为父母双方的兄弟姐妹都特别多,而且家人不让他帮忙,所以没有体会过照顾老人的漫长的,想帮也帮不上的那种既无奈,又要去面对现实的人生的无力感。尤其现在越来越多双独生子女家庭,就更加会加大难度,哪怕是科技在进步,在心理上,身体上,还是需要去克服一系列的障碍的。

这是原文的表格例子,所有重大节点一目了然

(持续更新中…欢迎分享你们的发现啊!!!)

分享文章: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发表评论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Hello there!

这是一只猫打理的网站,假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他
 
通过电子邮件订阅博客

输入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以订阅此博客,并通过电子邮件接收新文章通知。

加入其他 39 位订阅者的行列

Don't Miss

Favorites from the blog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