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例行放松聊天聚会里面,我们的话题不知不觉聊到了最近的男女矛盾。印度闺蜜给我分享了他们那边的相亲习俗。她23岁就结婚了,是传统的包含婚姻。她结婚前只见过未来的丈夫一面,然后就草草地完成了婚姻。丈夫大他六年,很少共同话题。她说结婚前她经历了几场严肃的相亲活动。在印度,习俗是,男方那边的家长会打听,你打算花多少钱在婚礼上?这个问题的背后的含义其实是,女方的家庭能够有多大的财力,能拿出多少嫁妆出来给自己的儿子。而男方家庭就是负责“把儿子交出去”,不用出一分钱。所以印度会有类似的新闻,男方家庭把媳妇娶进门之后,拿到彩礼,然后各种残酷对待,甚至火烧媳妇,为的就是独占财物,把婚姻当做一场从赤裸裸的买卖。
闺蜜曾经跟一个找上门来的医生家庭谈婚论嫁,对方直接问出了“婚礼”那个问题。我闺蜜跟她母亲说了一个倾尽全家财力的数字,对方母亲脸色变了,马上兴致缺缺说,这段婚事谈不拢,我们还是算了吧。辗转数回,她才遇到了现在的丈夫。她形容说,对方母亲的态度好像是说:我把我的宝贝儿子让出去,所以你得准备好像样的彩礼,这样我们才不亏。同时你还要成为一个全能的保姆,在家好好伺候丈夫,儿女,还有公婆。说到这里我闺蜜满脸的不屑。我说:那女方需要出钱,出力,还有被婆家各种要求,那图的什么?她也说,对啊,图什么呢?而且逢年过节,女方的家庭,还得“进贡”礼物给婆家。幸亏闺蜜的先生偷偷自己出钱帮她买礼物,当做是女方那边送的,各种打圆场。婆婆才勉强有个好脸色。
生育之后,这种媳妇和婆家的矛盾就更加厉害。闺蜜是一个自由奔放,喜欢去夜店跳舞的人,听着宝莱坞音乐全身都会随着节奏抖动的人。在二十出头的时候,玩心特别重。生了孩子之后,她多次自我怀疑,我这样到底是为什么?过去的自己去哪里了?我的人格呢?我的自由呢?孩子很重要,但是我自己不重要吗?于是她跟丈夫提议,偶尔抽时间叫保姆帮忙看孩子,然后自己去夜店跳舞聊天。可惜家人都指指点点:你这个不称职的母亲,为什么你有时间偏偏要别人带孩子?甚至有些时候十点过后,孩子已经入睡,家人还是不允许她出门。于是有一天,她下定决心说:你知道吗?我再也受不了了!我需要自己私人的时间,我周工作六天,周日还要给照顾婆婆。我已经请好了保姆,我出去散心了。不要劝我,这不是请求。听到那边我真的觉得当时她蛮酷的。她安顿好孩子,她也尽心尽力为家庭。但是她想不到为什么有的小孩之后,自己的兴趣就是罪恶。自己合理的私人时间变成了自私?
于是她开始恢复了自己每个周六出去夜店的玩和跳舞的爱好,她觉得“自己”渐渐地回来了。终于有点可以自我掌控,而不是把自己人生硬要折断然后接驳到孩子上的那种感觉。先生也开始渐渐寻找更多能够帮助妻子的事情,例如出学费给她深造,帮她跟婆婆交流,尽量减少彼此相处的时间等。闺蜜说,还记得有一次,刚结婚的时候,她偷偷躲在婆婆的房间,想要在她生日给她惊喜的礼物。结果婆婆把儿子偷偷拉进房间,说,怎么媳妇周六晚上老是不在家,能不能从他们家拿到更多的礼物?闺蜜的热切的心情在当下就被浇灭。还有一次,婆婆来美国旅游之后,要求闺蜜招待客人,要做100张烤饼,自己却在浴室洗澡洗了一个多小时不出来。她说当时手都要断掉了,一边在想着,这个需要做出100张大饼的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而且她出生的家庭已经是比较“开明”的家庭,她的母亲当年也是劝说,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不要生小孩,这个是你人生的大转折。闺蜜提出离婚,她母亲的建议是,只要你能找到跟现在先生一半好的,我就同意你。甚至还给她意见说在婚姻内可以低调地跟别的男生约会。婚姻双方的家庭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但是在婚姻上还是沿袭了一贯的风俗。
之后她的女儿出生了,胎检的时候,大家都劝她放弃这个女儿,或是很灰心丧气觉得运气不济。当时闺蜜说,我拼了老命也得保住这个孩子。我也庆幸他们已经离开了当初的环境,起码不会去到了一个视“女儿为粪土”的国度。我也能看出来,她想尽力斩断女儿跟这些一切的习俗的关联,以后会鼓励她自由恋爱甚至多多谈几段恋爱,心甘情愿为了对方诞下爱情结晶,而不是被下指令生孩子。
我认为最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当时在围绕她身边的人的眼中这些都是“合理的”,我的闺蜜还是保持了清醒,有些存在不代表就是合理,她一直都在想办法抗争,用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一直争取更多的个人时间和属于自己的生活。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我母亲曾经对我说:我不想生女儿,因为我不想她跟我面对同样的痛苦。或许女性就是带着“原罪”来到这个世界上,或许我们可以降低对“母亲”的期待,承认这个群体也会累,也会生病,绝对不是超人,绝对没有超能力,也会有想偷懒的时候。多多体会,互相关爱,“关你屁事,关我屁事”,这样会不会或许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