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何罪之有?
打过两针疫苗的人从某一天开始就“相约”不戴口罩了。有次不小心直接进到奶茶店的柜台前,我戴着口罩,店员小姐连忙叫我退到门口旁。她说你还没打疫苗得小心,我说不是啊我打过了,她说你为什么你戴口罩呢?我就跟她普及了下最新的卫生条例(7/17凌晨开始):打过疫苗也需要戴口罩。不过不得不说,我观察到的人群已经比以前自觉多了。疫情初期普遍的观念是,戴着口罩就说明你病了,病了才得戴口罩。对“全副武装”的态度是感觉有点逊的。现在是稍微好了些,室内场所大家都会戴上口罩,室外场所保持社交距离就不用戴口罩(例如觉得闷就摘了透透气再戴上)。我也好几次兴冲冲地锁了车,自由放飞,到了进建筑里面才意识到自己忘了拿口罩。
海边玩的人,也不怎么戴口罩,据我观察是拉丁裔亚裔的戴口罩多,其他都不戴。熙熙攘攘的人群挤在酒吧里面,打了疫苗之后就完全放飞自我了。某个在科多拉多州的Youtuber也说,美国有些norm是看医生是比较“弱”的,还有就是戴口罩是病了才会戴。所以年轻人在吧台,因为打了疫苗加上不cool,都不戴口罩了。先生公司的CEO最近得了Delta,住院观察,恢复得很快,没有重症症状,说明两针疫苗还是能保命的。
沉浸式画展 – Beyond Van Gogh

加州有两个关于梵高的沉浸式展览,一个是immerse Van Gogh,另一个是beyond Van Gogh。今年感恩节和明年年初还会有莫奈和克里姆特的展览,好友一连定了几个,跟家人一起观赏。我本着不要看重复的就定了比较便宜的Beyond梵高展,由加拿大团队策划的沉浸式展览。结果付款的时候硬生生多了十几块的“服务费”,心想也没有受什么服务啊,票价叠加一起几乎跟另一个贵一点的梵高展一样价格。到了后面才知道这是K-cup那个咖啡机公司赞助的,看完展览就无限量喝自助的k-cup咖啡。。。无语了,明明就没有服务啊!还是自己放胶囊咖啡自己按按钮。。。只能自我安慰说是方便企业报税缘故把费用分层收(胡编乱造)。漫展也经常是这个套路,结账的时候除了门票,经常会附加十几二十块的服务费。。。
这个展览跟downtown LA的不一样,只有一个大的房间。四面都包围着举行PPT投影仪幕布。画作的动作是用数码绘图板加工而成的。一进场的感觉类似密室逃脱,身边人一下子变成你的队友们。隔着口罩也闻到一阵人群的味道,暖风和冷风交替吹。因为人多,基本大家找个位置就站着不动了,45度抬头看天,低头45度看地,只有小孩们沿着墙角来回跑。偶尔有一直自拍的人把自己也融入了梵高的画里面。

一种动态是先从线条发端,渐渐形成梵高的景色画。

另一种动态效果是画中的人物会眨眼,鼻子耸动,蹙眉,烟斗里吐泡泡烟雾弥漫。




有些比较误导的时刻是,展览先用数绘板用黑白线条画出梵高画作的框架,然后用笔刷填些颜色,再用效果过渡成梵高画作。我听到身边有人盯着黑白线描说:啊梵高的线条真美,没有见过他的这幅画。。。(您是对的,因为这就不是梵高的画啊啊啊啊啊)
怪不得有人形容沉浸展是花钱被关在房间里看PPT。通过画图软件,加上音乐剪辑,安装简易的投影装饰,可以在家里一个房间复制这种沉浸展。一回到家,打开手机朋友圈清一色都被自拍刷屏。其中一幅的旁白是:“感受梵高的悲伤。“ 一下子五味杂陈。。。因为现场气氛除了展示梵高书信的时候,还是挺悠闲欢乐的。
还没体验过沉浸展的话,体验下挺新奇的,只要不去较真,跟人群玩在一块,还是挺开心的。搭扶手电梯的时候有个小女生在后面大喊:It was AMAZING. 额,开心就好。
Weee的互动式宣传
自从好友把我加进Weee的折扣分享群后,里面的买买买气氛代替了peer pressure,成为了新的压力。这种转发跟买的宣传方式,国内都已经玩腻了,但在米国大农村依然很有效。网络营销有种屡用不爽的招数是限时,人为营造紧迫性,还有利用了各种人性:喜欢折扣,跟风,晒货等,让整个群非常活跃。某次群里推荐了冷冻小笼包和光明冰砖。大家就像下图:

或者像下图《自由引导滚滚》阿尨。来源戳这里

猫的威力
《圆桌派》第二季EP17 “所有的喵都是戏精“里面提到,有次梁文道去洗澡,看到旁边他的猫在看,突然觉得害羞。好像这个猫是有一个人格,介乎于动物和人的一种生物。对着人能引发的情绪,也能对着猫引发出来。
家里的两个猫每到饭点,会跳上我先生的办公桌,软磨硬泡,用你听了三秒内一定会心软的嗓音提醒你去喂他。然后两只猫呼哧呼哧把饭盘吃光。这个时候还没结束,他们会影帝上身,跑到二楼我的书桌前,两眼直视我,用哀怨的嗓音叫着,听着像是饿了一天的样子。于是我以为还没喂他们,就又喂了一次。这种演技派的次数多了,我跟先生形成了默契,一定要先向对方确认了有没喂猫,才能放心大胆地放猫粮。

朋友养猫了之后,整个人的快乐能从眼睛里面溢出来,家里气氛特别活跃。他们家原本的打算是把猫养在阳台上。当时我还劝他们养在家里面,外面忽冷忽热,怪可怜,很容易有跳蚤。朋友解释说因为院子太多老鼠,想养猫治鼠。其实也是老鼠帮了他们一家,这样她妈妈坚决反对养宠物的心就动摇了。后来我是白担心了,因为一家子都爱上了这个小家伙。她是缅因猫和狸花猫的混合,完全不怕生,每天到处探索。一开始我整理了一个单子的必备猫猫用品给他们,家里人现在都很怜爱她,买了一大堆清单上的东西。手机相册都是她的照片。

家里水管坏了,来了一位特别爱猫的维修人员。他是基督徒,修水管前半跪着祷告,我家的猫偷偷在门框边看着他。他一见到两个猫,整个汉子变得柔软,说话细声细气怕惊动了猫。还征询我说能不能摸摸他。我说当然可以,于是他就带着厚厚的维修手套在那边治愈地撸猫。他跟我说他家里救了三只流浪猫,说生命因为他们变得很有乐趣。他后来给我发短信问能不能给他太太看小猫的照片,我发了一堆照片给他。他太太还误以为我家是暹罗猫,很聪明(对不起错付了!!!他没那么聪明,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