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婚姻课程

我跟队友在几年前受洗成为天主教徒,结婚的时候需要参加婚姻培训课程(marriage preparation program for engaged couples)。据我的天主教同事说,他们当时每周的定期上课数小时,累计上满一个月。有的教友说,培训课程会请来医生,介绍人体各种时期激素和情绪的变化。也会请来心理医生去给新人们介绍一些处理矛盾的办法。可能是疫情的缘故,课程被挤到一个周六,连带中午45分钟休息一共8小时的Zoom线上培训。培训后填写evaluation的内容,教会就会给夫妻发一张证书,然后就可以预约教堂的婚配仪式(婚礼)了。

我跟队友各一本workbook,有54页厚度。一天讲完。另外还有NFP(natural family planning:一言概之就是利用女性体内激素周期去科学避孕怀孕等,保护女性身体和保障家庭幸福)之类的介绍小册子

虽然这些程序是每对天主教里的新人都要过一遍的,Workbook的内容还是毫不含糊,会随着时代更新。每次培训结束后,志愿者们都会收集新人们的feedback,来看怎么改善这个培训课程。我跟队友拿到的workbook版本,就是加上了social media APP对夫妻沟通之间带来的潜在影响,这个内容对于covid居家令的我们来说,的确是特别及时,大家都被困在家里,social media既帮了我们沟通买什么菜啊什么时候到家啊分享文章等,也会让我们分心导致减少高质量的沟通时间。

课程由两对天主教夫妻自愿者负责,轮流来讲。主要是讲他们结婚经历的挫折和难题,和婚姻经营的一些技巧。每个课题分享之后由未婚夫妻用5分钟分别填写自己的workbook(男女轮流离开镜头去不同地方分别填写内容)。填完后再回到镜头前交换交流,看看两个人分别填了什么,交流这些小习题给我们带来很多收获。我们课程里一共有24对准夫妻。在课程的前几晚就已经一对对自我介绍,然后周六再次自我介绍名字,所属堂区和预计结婚日期。结束完了后一个来自泰国的神父给我们分享了他的心得,他听我们自我介绍的时候,一直双手合十鞠躬,特别尊重和一直祝福每对新人。他说话的时候会偶尔大笑,觉得他是个非常喜乐的人。

特别实用+信仰结合的课程

我觉得最受启发的是Family of origin的习题。讲课的志愿者夫妻说:你们首先把自己最不理解的另一半的行为写在空白处。我队友写了:我经常失控大笑哈哈哈哈。然后我们需要画出各自家庭的构成,包括我们父母的父母跟他们的兄弟姐妹的情况。最后在下方的行李箱里面写上你最想从原生家庭里面继承的一些好的品质。我跟我队友都写了尊重老人啊,开放性的家庭沟通啊之类的。然后在右下方的垃圾盒里面写上你需要丢弃的来自原生家庭的一些不好的要素。例如:独断啊,控制啊等。

然后志愿者夫妻就问我们,现在看完你另一半的家庭构成和文化DNA之后,是不是对在一开始写的,你无法理解另一半的行为有更深刻的理解呢?那些行为就是我们从原生家庭里面继承的,或者是耳濡目染形成的。作为新的家庭的组建者,我们可以自我去选择去继承好的要素,然后把糟粕的部分给改掉。这个过程,原生家庭尽量不要介入,由新婚夫妻去确定自己未来小家的家庭文化DNA。

讲课的其中一对夫妻刚好是亚裔,妻子是香港人,老公是菲律宾人。他们在ppt展示了自己各自的原生家庭。妻子分享说因为自己来自来两代的单亲家庭,由妈妈跟外婆抚养自己。加上自己是三姐妹的姐姐。所以一直主见特别强,声音大,性格豪爽跟管控。先生则是在一个大家庭里面的中间的儿子,所以经常不被家庭重视,需要强行幽默去引起父母注意,擅长讨好别人。他在成长过程中被父母管束太严格导致自己很自卑。于是他们决定在新的小家庭里面,继承以前家庭的尊老爱幼的传统,但是摒弃了控制跟独断的原生家庭DNA。

引导准夫妻们去创造自己家庭的气氛和家族文化

另一个我觉得受益匪浅的是夫妻沟通的部分。我们需要勾选原生家庭的沟通模式。例如是咄咄逼人的啊,开放式的啊,诚实的,还是说次数很少啊很痛苦之类的。然后再勾选自己和另一半分别的性格特点。我看了队友勾选的,才发现自己在他心目中是一个外向,开朗,直面困难的night person哈哈哈。跟我对自己的看法完全不一样。所以能从workbook里面发现些有趣的小细节。

夫妻沟通的话题

根据我们男女双方性格的特点,我们双方都推断出来,对我们沟通有利的是我们两个都是好的倾听者。需要改善的是不经常主动沟通这点。在影响沟通的要素里面,队友还指出我顾着玩游戏不理他这个现象哈哈哈哈。

关于解决家庭矛盾,亚裔夫妻在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他们的婚姻还是在work in progress,还是会矛盾不断。甚至七八年前还想过就结束婚姻了。他们说自己还是在成长,就算是七八十岁也是如此。他们没有给我们洗脑说,这个东西很简单的,不用怎么费力的,而是强调这个很需要两个人共同的hardwork,而且要持续努力的。他们说了一句话我记在笔记本上了,说夫妻双方争吵,其实是在共同解决问题,而不是在争输赢。you win, your spouse loses, you both lose. 你以为你吵赢了,其实大家都是输家。

我在信仰天主教之前,对天主教徒有很多自带的刻板印象。认识了教友之后,发现他们比我想象中的要活泼,爱玩,年轻,充满活力跟脚踏实地。他们非常热爱生活,夫妻之间虽然还是有拌嘴但是会一起去锻炼身体啊到处探店。我跟队友还在谈恋爱的时候,去约会或者去健身室经常碰到教会的老夫老妻(六十多),他们经常去新餐馆探店。我在参加婚姻培训前也假设了里面内容都是天主教相关的。结果发现更多是在引导,给新婚夫妇支招,帮助他们管理健康,重视沟通,明智地处理矛盾,和妥善规划理财。另一对志愿者夫妻是七八十岁的了,结婚51年。丈夫是意大利人,职业是理财咨询师,所以他用自己的经验给我们新人家庭支招。workbook上的问题也能帮忙发现双方对财产管理的看法和不同之处,能够帮助双方互相理解然后调整小家的投资理财战略。

Sample budget sheet特别细,涵盖了各种你可以支出的分类。幸亏我每周每月都会用mint来复盘,所以这些数字我列出来都比我队友清楚。包括我们每月平均在各项上的花费,我都心里有数。(严重安利用mint来汇总自己跟另一半所有的账号,简直就是理财利器。详见过去文章:一些有趣的又有用的北美省钱实践 – 干货

最后就是,我们需要各自列出心目中小家庭的目标和我们的个人事业,学业,人生奋斗目标等。我才意识到,我之前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和设想,都是以我个人为单位的。而我没有真正坐下来跟另一半好好讨论我们各自的,还有家庭未来的共同规划和打算。志愿者夫妻就说,那个爸爸在40多的时候想多读一个degree,结果刚好发现家里两个孩子都有学习障碍,需要很多钱跟时间。所以爸爸就暂停了自己的学费,先以小孩为先。然后等到情况好转了,再回到校园里继续完成自己的学费。他们说家庭里面会充满牺牲和奉献,也意味着你不能事事如己所愿,但是这个家庭可以互相商量,共同排序来讨论对策。把不安和不公的情绪降到最低,共同面对困难。

天主教其实是默认了人一辈子的真正婚姻只有一个,所以一旦跟另一半缔结姻缘。除非是有特别严重的情节(家暴出轨等),不然就算法律上离婚了,主里还是默认两个人是夫妻关系的。但是同时教会也强调了婚姻维系的不容易,所以也经常有夫妻retreat(避静)等活动让双方缓解矛盾,在婚姻中继续成长。

分享文章: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发表评论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Hello there!

这是一只猫打理的网站,假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他
 
通过电子邮件订阅博客

输入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以订阅此博客,并通过电子邮件接收新文章通知。

加入其他 39 位订阅者的行列

Don't Miss

Favorites from the blog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