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后的更新

palm trees

智能窗式空调

整个八月家里的空调坏掉了 —— 其实六月的时候才修过。书房的空间变成被一坨高温空气凝固塞满的状态,就一直都没法靠近(风扇最高一档对着吹还是能渗出汗的那种程度)。

当时队友找了一个“网红”空调修理师,他发视频特别勤,穿一身白色长袖衬衣。来了之后说家里空调漏氟,就算补了也会很快流失掉。当时要价巨款$1200,说他会尝试找出漏氟的地方,但多次声明说不能保证修好。我们心里衡量一下,没有这个把钱扔到“咸水海”的勇气。谁会在不保证修好的情况下花出这笔预算。。。果然加了氟两个月就漏光了。

最后是窗式空调(价格才$200+,加税300+,安装时间1h左右)拯救了我们,国内这种空调比较少见,我只在北美这边的airbnb见到过。可以手机app操作和连到google home系统,天气变热的中午可以远程操作给猫猫们开空调,比中央空调要省电。

我们的“救命恩人” – 美的窗式空调 – 对这个品牌好感度特高
安装在窗户下是这种感觉(网图侵删)

于是整个八月,我跟队友和两只猫就窝在客厅,睡在沙发上,度过了高温的日子。两个猫因为温度降下来了,食欲大增,基本每个小时定点喊饿。开会的时候脚下此起彼伏的猫叫。朋友们一直劝我赶紧找人上门修,我心里是怕需要爬到房顶去看通气管之类的,特别折腾。打算天冷的时候人少比较好约上修理人员。朋友说:在美国不可能,冬天他们得修暖气,相当于是全年无休。你得尽早约。(…)于是群里好几个人默默打算考个修理空调的执照,谁知道以后能不能派上用场呢!

上司的生日

我把上司叫做“爷子”,因为他长得太像爷子素材图里面的年长绅士,很多公司都把那位爷子的素材照片用在各种各样的“科研”,化妆品研究,国外研发团队什么的宣传上。这周是爷子生日,我们组很多人都出差了,去了各个地方。办公室里只剩下爷子和四五位组员。大伙不唱生日歌,简单地拿着cup cake开始闲聊:其中一个组长就说,现在的孩子都不可能有我们那辈酷了,我以前未成年就伪造了ID,然后违法边开车边喝酒。当时还曾经试过在墨西哥农场上的马背摔下来,躺了三天三夜。她说她有个“传奇般”的亲戚结了五次婚,在一起跟她一起去印度出差的时候,看上了当地一个男人,马上就地结婚。。。最近可能要结第六次婚了。。。她说想劝这位亲戚出自传,这样她们就可以成为书中的登场角色。爷子在21岁就生了第一个娃,于是整个浪漫的20岁时光在换尿片哄小孩中度过。因为二十岁的时候没钱,最”奢侈“的消遣就是去海滩和公园。直到四十多的时候,才感叹二十岁的时光换来了现在的自由,他跟太太开始有钱有闲能享受生活,同时怂恿大儿子帮忙带着小儿子。

我回想自己有什么“出格”的回忆,其实还是有的,只是不太适合分享哈哈。内敛的亚洲人很容易被误以为生活很无趣,但是接触不同的人后发现,也不是,只是平常没有提及,或者在别的领域上。对比起“玩乐”,“人生须尽欢”的哲学,好像自己确实会被碾压得体无完肤。就像高中同学说的一句:中国人的人生试错成本太高了,社会不容许有二次机会。选错了就是错了。

不同人的人生哲学真的很不一样。幸亏现在的游戏,也能帮忙从别的层面上延伸下各种人生体验。

新公司的伙伴网络

因为所在的组是global业务组的缘故,所以我们组的人来自世界各地,还经常有出差到美国的组员。我们具体的项目小组除了我在本部以外,其他的组员都在别的国家,为了迁就大家的时差,有时候需要很早/晚上开会,这样有好有坏。好处在于,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没有去过很多国家的遗憾,至少认识那边的人,同时也激起了想去环游更多国家的欲望。来到北美工作后,我几乎是每年365天有80%的日子在感叹,要是我是native speaker那得多好,然后就可以畅通无阻地表达一些很复杂,比较深一点的东西,放下心里的包袱。而后来接触不同国家的人,发现不以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国家实在是太多太多,大家的口音都是各有风情。冥冥之中大家又很有默契地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每次做UAT(用户接受度测试)的时候,大家需要飞去当地去测试。所以上司爷子在招人的时候,会像集邮一样地收集不同地区的队员。同时爷子自己的记录是一周飞五个国家。

在进行项目的时候,很多之前不认识的组员毫不吝啬地跟我分享经验。恨不得每次在心中给他们冠上“地区+小天使”的名号。当我跟英国组员提到RIP to the Queen的时候,他们一个还穿着自己喜欢球队的衣服说,怎么办,今晚有球赛,不知道该开心还是伤心,来不及做小旗子去悼念女王。另一位一直黑色幽默地用手盖着眼睛大笑,说哦哈哈哈哈对哦,但是她年纪也很大了,也算是尽忠职守。倒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反应。而很多地区都因为悼念的缘故,周一变成公众假期,成了一个小黄金周。。。

认识久了发现身边的人原来都是各种专业阴差阳错而从事现在的职位的。身边的台湾女生,原本是新闻主播,专门去报道各地区贩卖人口的情况,后来转去医疗机械的硬件设计,再转到科技行业。她还跟我说她的很多从事医学相关的行业朋友都想转到别的产业。(很意外,这是围城么?)有位美国同事原来是在仓库帮忙封纸箱,在流水线上戴着耳机重复劳动。后来一步步走到项目管理的位置并且手下还带着不少员工。有一位是从哥伦比亚那边移民过来的先生,刚来美国的时候也在仓库,一句英文也不会,每天抓着身边同事求教,过了几年后一直一步步走,现在是负责公司本部上下的硬件设备的总管。还有非洲来的软件工程师,在中国很多地区都工作生活过,后来去了美国,一直在我面前聊当初在中国工作的事情。我的一个荷兰上司,在英国工作的时候,因为浓重的口音被人挖苦受尽白眼(白人男性也逃不过的鄙视链,各种审判观念可真是要命啊),工作经常被人push back,后来跳到其他更有人文关怀更包容的公司里面。在这个层面上说,大家的道路都很不同,也许走了很多“弯路”。然而只要是决定了,人生的什么阶段去行动也不会晚。没有什么正确错误,反而是很少很少人能在年少时候就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一条直线一样地去规划自己人生的。

月光下的凤尾竹

我们教会在中秋联欢会上,邀请了一位国内教民乐的老师。她站在草地的一棵大树下为大伙吹奏葫芦丝和巴乌。

她跟大伙说可以免费教学,把十个人以内的学院聚集在她家,集中教学。每天练习的话,大概3个月能上手演奏。看她讨论民乐乐器的样子,眼睛里面都是光。这种纯粹的喜欢真的好难得,她说需要能培养几个学员,就马上组织演奏表演,在各种节日里演奏经典民歌。把民乐给推荐给更多的受众。她课程设置的时候有考虑过现代人时间的不足,她会准备好教学视频的录影,也会先从热门的歌曲着手训练,让大家不至于失去耐心学。她多次强调要“快上手”,看来要是慢慢学,肯定很多人坚持不下去。

我心里有很多东西都想学,然而学新东西只能专注在少数事情上,贪心的我没办法聚焦在唯一的事情上。队友说我什么都要,太贪心,结果适得其反。希望以后能有至少每周有一片时间给我学习新乐器。

日语考试的注册

这是初高中以来一直的愿望。当时有朋友过了N2,去唱k的时候看他完全不用记歌词的样子,看节目也可以直接看生肉,特别羡慕。在美国,日本水平测试一年只能有一次。我心里觉得应该不会很多人报考,提早设了reminder,慢悠悠地上网查。一天之内,这边考场的百来个名额全都没了!!!很夸张!我要考的话,只有开车5小时距离的北边才有考点。。。失策了。于是退而求其次,报考了一个年底的N3(自我安慰)。之前提到的单词小组《小组背单词快一年后的记录》变成了学习小组,就是打卡什么都行,只要是学习就行。我就每天在上面打卡日文学习。现在组里剩下三个人,每天还是努力坚持为了是不让组长给踢出去,哈哈。


还有很多想要记录的东西,已经TL;DR了,还是分成不同的小文章放在这里吧。

分享文章:

5 1 投票
文章评分

发表评论

6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阿捷赫
阿捷赫
1 年 前

东亚人试错机会很少真是感同身受。以前连有同学想要延毕去非洲老师都不能理解。哈哈英国人真是尖酸刻薄连荷兰人都歧视。太把口音当回事了。

“只要是决定了,人生的什么阶段去行动也不会晚。没有什么正确错误,反而是很少很少人能在年少时候就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一条直线一样地去规划自己人生的。”这个要找个小本本记下来。说的太好了。

Emmy
1 年 前

ᓫ(°⌑°)ǃ! 那个窗式空调~去魁北克住b&b的时候也见过。我…我也是第一次见这种空调,然后完全不知道它就只是简单卡在窗户上,我..一顿操作,把窗户打开了,空调差点从楼顶掉下去Orz..

去年夏天被热个半死,今年我们也准备装空调,结果物业说我们的房子根本没有空调可以走的管道(ꐦ°᷄д°᷅),所以不能装中央空调啥的,只能买一个简单的在地上的空调,然后和窗式空调一样,要把管子接到窗户排气。=-=谁能想到,这个房子十年都不需要空调,结果现在这两年撑不住气候变化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队友今年也要考日语,本来他想报N3,结果N3太过火爆一瞬间就没位置了,他就只能报了N2,现在每天眉头紧锁背单词233333

Emmy
1 年 前

5555沙发被抢走了థ౪థ

Hello there!

这是一只猫打理的网站,假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他
 
Search
通过电子邮件订阅博客

输入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以订阅此博客,并通过电子邮件接收新文章通知。

加入其他 41 位订阅者的行列

Don't Miss

Favorites from the blog

思维碎片

Body Shaming

除夕之夜收到了来自一位男组员的一条短信,上面是一个

Read More »
6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