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前后后花了一个月的睡前时间看完。对于我个人而言,里面很多概念都不是全新的,主要是看作者怎么去带着私货诠释这个方法。James Clear真的是一个讲故事和营销的好手,除了书的最后略似填充的内容外,其他故事都很吸引人注意。用词简单,叙述流畅。对我最大的启发是:
Identity(chapter 2)
过去我都是更强调自己欠缺的部分,用充满批评目光的眼光看待自己,要是培养习惯,更应该是活出目标的样子。把视野更多想要达成的那种状态。有一个我一直关注的博主说过自己坚持长跑理由就是想证明自己跟别人是不一样的。当时我理解不了。现在我大概知道,培养习惯得由内而外地动念才能更好坚持下去。例如想保持家里的整洁,就直接用行动把自己当成一个有条理,热爱整洁的人。
自己设计一个适合培养习惯的环境(chapter 6)
设计环境这个概念很有趣,有很多机会可以不断改善身边的环境。培养好习惯不是一边在嘲弄挑战自己的自制力,而是由根源去杜绝产生坏习惯的环境。例如想少吃甜食,在每周采购里面就别买糖分高的食物。想多念书就把书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我去年下半年一直沉迷游戏,看了书后把游戏机交给队友看管,放在我找不到的地方,直接杜绝了沉迷游戏的根源。(之前怎么个下定决心也没用,转头就翻出switch来玩)
每次1%就行,不用完美 (导言)
这个深有体会,其实1% > 0,而自己老是纠结结果如何。坚持就行了。过去最让我惊喜的一次是,买了一本很小的日记本,里面有365个问题。每天就简单写几句就好了,我居然就毫无痛苦地写完了日记本,并且上瘾了。我从来知道自己毅力有限,三分钟热度占多数。但是1%真的会像传染一样,一点点地变好。像水波纹一圈圈扩散出去。这个观念也算是拯救了强迫症的我。
坚持不下来不是失败,是系统的问题
以前写过的这篇也是侧面响应了这点《自律是种令人上瘾的生活态度》
好的行为会为新的identity投票,反之亦然(chapter 2)
越多实践就越多反馈,行动还会投票让自己更像理想中达到的状态。由外部的行为反过来加强内在新的identity的一种规律。看的时候挺惊喜的。
写下自己所有的习惯,评分 (chapter 4)
写下来才知道!不良的习惯居多!这个是我没设想到的。人的感受果然是不太靠谱,有主观的夸大,正当化自己的行为。白纸黑字记录下来逼着自己面对现实,挺残酷的但是事实摆在面前就得去调整接受。我想起以前做food log的时候,三餐写下来才知道自己摄入卡路里是如此多。。。过去一直自欺欺人,现在是不能逃避了。
不用完美,以量变去改变(chapter 11)
让我想起一直很喜欢的日本乐师姬神,他跟做《末代皇帝》的背景音乐编曲家喜多郎算是类似的对标人物。喜多郎很火,因为他特别高产,所以有更大几率做出脍炙人口的作品。相比之下姬神的作品量少很多,每个作品做得很细致。其实写文章的时候很纠结,经常气馁,尤其是常常能看到各种天赋型的人。很多时候写之前已经是自我否定,其实就应该一直写,不管好坏。起码感恩遇到很多人,哪怕自己是一块投入水的石头,也能在水面溅起一道道波纹。
一切从简(chapter 12)
把换好装备,拿好水瓶,钥匙,变成直接在家里运动。步骤越少越好,越不麻烦越好。
Never skip twice (chapter 16)
断超过一次习惯的链条就很容易断掉了。
豆瓣友邻推荐他的twitter,看了几眼就果断关注了,也注册了他的邮箱推送。

顺便整理下安利过这本书的博主们:
Ali Abdaal 用八年业余的时间搭建passive income的管道,效率达人,医学博士,全职是医生。
改变我人生的三本书 王魄 长辈有一天推荐给我,没有关注这个up主,但是提到了这本书,另外两本是《少有人走的路》和《情绪急救》。英文版链接分别为:The road less travelled https://amzn.to/2WUtg0K 中文版 少有人走的路 https://amzn.to/2Q5Jbao Atomic habits 英文版 https://amzn.to/2WsqdNP 中文版名称《掌控习惯》。 Emotional First Aid 英文版链接 https://amzn.to/2MAkcdg 中文版书名 情绪急救 链接 https://amzn.to/32LfP2z
Learn English With TV Series 很喜欢这个博主利用电视剧学英文的思维,从读音到文化知识点。他提到过这本书是改变他人生的书。他还专门写了PDF介绍这本书。
豆瓣上很多人提到过所以就不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