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电视台加州分部的工作总结

我大概是在2013年5月12日开始正式上班的,不过一开始是兼职的形式。总觉得这份工作对刚毕业的我来说,是蛮有命运色彩的。首先那时候的我根本不想那么快面对工作,那时候刚毕业,一直有在接freelance,所以工资不是最紧迫的,反倒想趁着机会先旅游一下再慢慢找工作。恰好找房子的时候认识了一位教会的朋友,她知道我在找工作就很热心地帮我张罗,拉关系,虽然那时候觉得这种人情很有压力,回过头来想,这年头这么热心的人也不常见了,打心里感谢她。其次从小我就是看V台长大的,虽然后期对千篇一律的剧情厌倦了,还是有童年的回忆在。据我妈说,小时候我是跟着广告词牙牙学语学会说话的,所以小时候的我很有可能张嘴就是:我细细个就听过依个名啦(…)所以我想既然有了这个机会,就认真准备简历吧。于是我采用了个人网站的方式,把自己以往所有的比较喜欢的画画作品都放上去,在个人介绍的一栏配上自己的英文简历。然后把网址直接email给那位在V台工作的朋友。不出所料,回应电话隔天就打过来了,还是部门总经理亲自打电话过来,问我周五有没有空去面试,电话是面试的第一重关卡,她换着中英文来问我,看我回答的反应。周五我用了提供的地址,既紧张又很好奇地,途中还迷路几次,幸亏我提早了足足两个小时出发,不然的话肯定迟大到了。公司距离我当时住的地方大概45min的车程,全程走local。经理是个随和的人,目测大概三十多岁,带着眼镜利落地扎着长发,一身简便的工作装,她还尴尬地笑着对我说,因为是周五,大家都穿的有点随便了。这样一来,我的紧张就消散了一点,因为感觉是个挺好沟通的人,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压力。不过想也知道,能这么年轻就爬到这个位置的肯定有她的本事,并没有掉以轻心。那天我还带了自己以前创作的同人志,一共三本,现在想来觉得那时候还真随性幼稚任性…这种与职场没太大关系的业余兴趣其实提一下就好了。偏偏她还饶有兴趣地听着我说,感觉很有兴趣,一页页翻看我的作品。之后就面露满意地带我绕了公司一圈。我看到了他们拍摄新闻的布景厂,录音室,新闻剪接室和播放室等等,最后看了下我将要办公的办公室,里面坐满了人,而且都是男的。

经理了解了我目前的状况之后,就说尽量给我排班,让我赚更多的生活费。不过兼职的薪水并不高,就是当时的最低工资也就是每个小时$8左右,加上单身没有家庭的人的扣税接近30%,到手的钱实在不会很多。之后转为全职,工时增多了,时薪也稍微提高了。

起初我一直以为这家公司是个“山寨货”,跟当地V台毫无关系,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正牌的V台在洛杉矶的分公司,所以它是亲生的,不是充话费送的。节目方面,基本上那边有的,例如每天的电视剧,我们叫Episode,就是每天固定会播放的两线剧,黄金档,我们这边都会同步转播。基本上等于复制粘贴。另外一些其他的综艺节目、美食节目等,我们称为Varieties, 这些我们通常也有授权,大部分都是与当地同步播放或者晚几天,只是某一些节目的播放时间可能会晚一两个月甚至半年,跟当地不同步。所以我们的客服经常收到的一种投诉电话是:为什么那边有《XXX》,《xxxx》我们这边却没有!那是因为我们排节目档期的时候可能会在下一月才会播放,而每当这个时候,部门的人就会不屑地说:干嘛那么执着,想看回国看啊!

这家公司人员流动率很大,自从我在那边开始工作以来,就深深感受到“朝代的变更”,那时也是我对“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这句有着深刻体会的时候。我还没有完全熟悉我们部门的每个员工,别的部门就有员工要离开公司了。公司的“习俗”是每个离开的员工都会在自己的last day买各种巧克力,派给全公司的员工。由于之前太多人派的是金沙巧克力(费列罗)所以每当提起这个巧克力,就会联想到要辞职不干了,员工们都拿这个梗来说笑。还有别的员工会派糕点:纸杯蛋糕、 马卡龙、太阳饼老婆饼、零食等等…回忆起我在短短的一年半的工作经历里,就吃过不下十几次的“散货糕点”。以至于一开始我还觉得莫名地寂寞,后来已经像其他老资格的员工一样习以为常,面对他们离开就像家常便饭,再也没有以前那种无由来的感叹哀愁了。只是知道,明天回到公司,我就再也见不到这位员工了。

说起员工,可以说,当时我留在这家公司的最大理由,就是员工。先谈谈这里的员工构成:大部分都是香港人,也有少数的内地同胞、台湾同胞、越南人和极少数兼职的ABC。所以每天交流以广东话和普通话为主,中间经常夹带着英文。对,没错,一段中文加几句英文或者英文单词。也就是某些人特别痛恨的“装X”说话法。我要为这种说话法申辩一下,我也曾几何时特别痛恨这种为了装而说的说话法,心想哪里来的优越感,有本事说整段不带停顿不带中文的!其实在V台工作后发现,很多时候还真的是要这样说,比较有效率,并不是某些电视剧里面的角色,为了故意抬高或者展示自己才那样说话;也不是那种:你say一say啊!这种无聊的说法。我们常用的词有duration,这是说一个节目的总时间长度。还有提过的episode跟varieties,突发新闻breaking news,时间表的每一列time slot,节目表playlist,电视的那个导航节目表TV-guide,这边每个电视机顶盒公司的名字Dish, Verizon, A-TT, Kylin….还有一些自创的Chinglish例如剧集描述Write-up等等。因为照顾到海外的ABC顾客群,我们台的手机app上都是带着subtitles 也就是英文的字幕,里面的翻译也哭笑不得,我们也经常因为剧名中英文的巨大差异而笑半天。我们也乐于给剧集起代号简化称呼,同事们的创造力简直是Google翻译都自愧不如。

像这边的大部分小公司一样,里面的员工关系都挺和睦的,偶尔会有上下级的矛盾也是一笑而泯恩仇。自从公司不允许在自己办公座位吃午饭,要求统一到二楼的所谓”休息场地“集中吃饭后,原来各自盯电脑上网变成了大伙聊天,员工之间越发和睦了。经常分享各自的拿手小菜给大家吃,我也经常把房东给我做的午饭分出来,这样下来每个人都吃到的菜色大大地丰富了。越南的同事固定每天饭后一个苹果,还会削成一片片给我们吃。所以本来一餐就随便解决的我,养成了每顿不吃蔬菜水果就不舒服的习惯。闲暇时候聊的话题雅俗都有,作为在电视台里面的员工,加上我们部门是男员工居多,所以他们对新闻时政的敏感度都特别强,每天聊的话题以时政居多。我在跟我妈打电话的时候,她还诧异我为什么比她更了解最近的新闻热点。一大早下来的工作压力,在中午就会烟消云散,跟大伙一起聊天说笑是上班一天最美好的时光。我们也说凡是同事三分亲,跟他们的相处时间比家人还多,简单快乐的同事关系让我觉得原来上班也可以不用勾心斗角那么幸福。

虽然现在回想起来,由员工这样的“不确定因素“称为自己留下的最大理由未免太幼稚,但我到现在还没后悔过。实话说要了解一家公司的结构应该不同部门都要呆一下,因为待一段时间,那部分的流程你就有个基本的概念了,要不是打算在这个行业成为精英一直混下去的话,得到的经验已经差强人意了。(当然不是宣扬要你不负责任 频频跳槽 眼高手低 只是每人需要的不一样)。当你在熟悉你的每一项工作开始觉得自己在机械性重复,也没有经常犯错,觉得有种“一帆风顺”“国泰民安”的时候,往往自己已经在Coasting了。”Coasting”这个概念是一本过来人讲述心得的书上讲的,其中提到很多在办公室上班的人都满足现状,在熟悉了自己岗位的工作任务,并且得心应手的时候,无风无浪无犯错。这样的状态维持个十几年,温水煮青蛙,渐渐被时代抛弃,失去当时的优势。这就是Coasting。在那边工作的后期,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状态就是coasting,因为我们部门大部分的日常工作都是每天一样的,按着一种固定的模式去完成,以至于到了后面,熟能生巧的时候,用半天时间就能完全以前要一整天8小时的工作量。从一开始简单的节目表的摸索,经常被上司指出错误,到后来每个台的节目表都能低错误高效地完成,甚至接了经理的一部分工作来做,我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但在后期,连”员工“这个理由已经不足以支撑我了,离开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短短的三个月,光我们部门就由十多个人变成剩下几个人。兼职基本能走的都走光了,因为公司要缩减开支,兼职的工时不能多于等于30个小时,所以那些还在读本科的工读生就只能拿到20个小时左右的工时,一个月只有几百美金,只够勉强付房租,连油费都顾不上。造成这样结果的最大原因是不能避免的,因为电视业的萎缩是必然的,看电视购买机顶盒的人也是越来越少,大家更倾向上网看各种想要的节目,最近最红的几部剧也都是网络剧。以前V剧称霸市场的风光已经不再,现在还要从网络剧那边购买版权,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我们的客源大部分是那些不懂如何上网的老太太老公公和新移民群体,年轻的人根本不怎么看电视。订购电视套餐的人少了,自然广告也少了,广告商并不是傻瓜,一看网络电视的风头已经超过电视,都纷纷把目光转向网络广告。原来冠名的XX商家剧场,被取消合约,打回原形,重新变回”V台剧场“。我负责安排每天播放的节目,确保他们准时播放,并且在广告跟节目之间插播宣传片等等,连迟钝的我也能明显感觉到,广告越来越少了,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不过员工们都深知这是时代的洪流,无可奈何只好继续战战兢兢地工作。而与此相反的是部分老员工他们放弃了努力,心里抱着反正努力也白费的心态,心里抱着隔岸观火的态度把自己抽离公司的现状。不但如此,还在尽力地把原本就少得可怜的劳动力继续缩减,用自己独有的”人格魅力“把他们弄得苦不堪言。这不能全是他们的责任,只能说造就他们这样的行为的公司制度也要附上一定的责任。这点不用说,光看人员流动率就知道了。一种米养百种人,在上班的最后一天我刷新了自己的三观。虽然知道人性本恶,但当某些人放弃了伪装客套,呈现出来的赤裸裸的丑恶嘴脸,把心里的毒汁全吐出来的时候,还是会让你大开眼界惊呼活久见。而这种境遇也加固强了我做出离开公司这个决定的信心。

虽然这样,我还是在公司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占中“的时候一个人周末呆到深夜一直追逐breaking news、剪辑每天的新闻跟节目、每天准备多台的节目表,更新官方网站、跟电视电缆公司的人协商、设计海报、帮剧集配上英文字幕、写代码,检查promo配字语音、翻译节目内容等等….而且我深深认同之前看到的一本讲画展策展人的书,里面有个大胆的设想,每个职业其实需要的技能跟态度都是大同小异,只要培训一下就能运作起来,职业之间的差别没有我们想象中大(除了少数很专业的职业)。而且跟里面的策展人一样,意想不到的是锻炼了心算的速度,尤其是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前一看到有小数点就按计算器的我现在能迅速地心算出结果,在出去就餐算小费的时候也能马上算出来。这要归功于每天要算节目时间的任务,让我对时间、数字特别敏感。

同时,我也后知后觉地发现,当初我们部门的总经理,是把我当成接班人培养的,她一直在默默灌输我关于”全局“和”整个系统运作“的思想,她对我的要求也格外严格,基本每封工作邮件她都要求我修改几遍,直至她点头。每当她看到我埋头苦干的时候,都会叫我停下来,思考这步工作到底是不是必要的,有什么可以简化的步骤,做这些背后意味着什么。而且当我思维局限在公司这个框框里面的时候,她鼓励我要勇于跳出来,她也直白地说,好的思维方式培养了无论你以后去到哪种平台都会让你跟别人不一样。诚然我缺少了拼劲,太过怜惜自己在工作所花费的能量,我总想把能量保存到下班后的”个人事业“而不是在工作。我也应该更加有大家同坐一艘船的团体观念,既然要选择这搜船,无论发生什么,都要热爱它,拥护它,这点我一直在反省。这份工作告诉了我哪里是我的短板,哪里需要我去提高,我也真心感恩这份工作所带给我的一切。光是错误笔记,一小条一条的记录,我就抄了整整一本笔记本,从时间管理,到工作态度,一个个小短板,都需要我去改正。也想起总经理跟我指出的,当我觉得她告诉我的执行方式不好的话,我可以尝试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她总是刺激我产生新的灵感火花,现在想起还是要感谢她的知遇之恩。

我在公司呆了一年零八个月,跟当时富兰克林被迫呆在伦敦19个月的生命小插曲长度相差无几,以后回想起来可能只是一段人生小小的乐章,但是这份我人生的第一份全职工作让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聆听学会了严格要求自己学会渐渐加强自控力。现在还是会时不时想起公司里面偶尔有小猫的停车场,小小的门卡钥匙,下午3pm的即溶咖啡,公司附近的热腾腾的羊角包,秋天浪漫的红色落叶,春天的落英缤纷,同事买的大杯冻奶茶,沾满砂糖的donuts,中午说笑时候放肆的大笑,千遍一律但是却令人怀念的节目,冷得要死的播放室,盯得我满眼血丝的电脑屏幕,早上同事加热的烧麦,周六一个人也没有的办公室,偶尔觉得有人影飘过的二楼,乐呵呵的墨西哥清洁大哥,每个同事的微笑,这些一切一切都存在我心里一个角落,慢慢回味。

分享文章: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发表评论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Hello there!

这是一只猫打理的网站,假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他
 
Search
通过电子邮件订阅博客

输入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以订阅此博客,并通过电子邮件接收新文章通知。

加入其他 48 位订阅者的行列

Don't Miss

Favorites from the blog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

了解 Cosmos的博客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