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期开始留意奈良美智,收藏了他的画册。当时并没有特别注意他的人生经历和成长历程,单单是觉得画面里面的小孩跟动物很温暖,很有装饰性。这次看完画展时候对他的印象有些改观。
疫情的LACMA跟别的公众场所一样需要提前预约,朋友说展馆下午五点后就开始对公众免费开放,看到一大群人在五点过后才陆续进场。进场还是那些经典covid问答+入口测温仪。大家一个接着一个蹲着把头部对准那台站立式测温仪,有种魔幻的感觉。实话说我在出发前在脑内构想过各种可能遇到的危险,那段时候刚好处在asian hate crime的媒体高峰,加上教会姊妹提到的某个最新的条例(叫什么名字忘了,大概内容是你犯事了被抓起来的话,只要给$800+就能无罪释放之类的,所以华人区商圈一下子多了很多偷窃抢劫的案子)。我差点就把胡椒喷雾等扣在包包上。。。为了行动方便还穿上了跑鞋。最后估计是路过的路段不是犯事人群常驻的地段,一切至少看上去还挺平静的。


奈良美智的展在三楼,我跟朋友直接搭乘扶手梯到达最上面的一层。

展会的编排按照时间的顺序,一开始是奈良美智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作品。可以看出来那时候他的手稿上线条相对稚嫩,人物还没形成类似现在的小朋友的统一的形象。比起一幅幅完成度高的acrylic人物画,我更喜欢草稿和手稿,因为能承载更多作者的表达。

可能艺术家,创作者给人的感觉是,他们比较安静,经常在自己的世界,不太懂表达。我认为他们更加大胆,因为在创作里面,很难去撒谎。他们基本上就是把人生经历揉搓成粉末撒在自己的画作上。有时候你会突然发现自己跟某一幅画产生了一种莫名的联结。大部分的涂鸦手稿会配上文字。一些是人物的对白,一些估计是奈良想要跟自己说的话,甚至是宣泄。


整个展会的关键词是音乐,战争,人生和成长。能看出来音乐对奈良美智的影响很大,展会用了一面墙展示了他喜欢的音乐,很多70,80年代的音乐。我身边的一对年长的夫妇对这面墙有很大的共鸣,这些都是他们年轻时候会听的音乐。





很喜欢这种浮世绘+传统日本画+涂鸦的表达方式。充满了戏谑和对战争的讽刺。

小孩子的眼一直流着泪水。从下巴滴到别的头上。后来朋友说这是陈冠希买给自己女儿的,捐出来参展。这个装置没有解说,为什么生命之泉是小孩子们流出的眼泪呢?




奈良美智的很多画作是画在笔记本,还有各种快递纸板上。很多时候他快递邮寄画作,收到的信件包装也会被他用来涂鸦,直接在地址覆盖上他的水彩画。




画展模拟了奈良美智的绘画环境,现场一直播着音乐。





黑色方框缺失的一幅画,里面对应的是年轻一代对过去战争模糊的记忆。看来这种状况不仅仅发生在某群体身上。。。

在盘子上加上粗糙的绷带材质,然后再在上面作画。增加了画作表面凹凸不平的层次感。



这些是临近展会出口那边2000年后的作品。每幅画看着很类似但是来自不同的捐赠人。每个孩子眼中都有团看不清楚的思绪在里头。最右边有着花领子的女生是定制给某位女性的,人物嘴上难得有一点点微笑在里面,其他头像全都是平的嘴。

2020年关于疫情的画作。这幅是奈良美智在新冠时期,结合印象派的绘画风格进行探索而完成的画作。我很喜欢用明亮色块去表达内心迷惘郁闷痛苦那种方式。

逛完后展会的老爷爷推荐去看斐济和别的展,于是误闯了一些光影艺术展。

一个重现都市交通的巨型装置,小小的模型汽车飞速行进然后卡在一个高速路口。没有找到作品介绍。看到的第一印象就是:traffic congestion in LA.


Tenderness is our superpower, EJ Hill, Lesson #3, 2020 创作者是黑人LGBT,一直希望高等教育机构能用合理的方式来对待类似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