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研讨会,关于焦虑和化解的思考

由十三邀许知远跟项飚的对话到《跨越边界的社区》,我很庆幸能知道这个作者和他的书。这个书可以说是一个观察,一个关于公平的探索。看的时候一直感叹天啊,幸亏这本书可以存在,幸亏可以出版出来能让我们看到。看着看着意识到,之前我文章里面谈到的同学的妻子,可能恰恰就是书中研究的浙江村居民的第二代(47°高温下的聚会)四个关键词:北京,温州,服装生意,出国留学。

项飚老师对内卷的分析和看法:

2021牛津中国论坛 内卷研讨会 项飙老师发言合集,视频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87399026/

《稀缺》里面提到管窥效应。网上解释: 所谓的管窥(tunneling)就是通过一根管子在看东西,管子以外的东西是看不见的。 对于某种资源的稀缺,会造就心理上的管窥效应,让你过分去追逐那个资源,而失去整体而长远的判断。 我想从单一,同质性的媒体中获取信息也是一种类似管窥的行为。表达的趋同也是一种管窥造成的后果。我们关注的东西让媒体捕捉到,反过来制造更多相关的材料,这种反馈下的循环放大了我们对内卷的焦虑。项飚在研讨会里面说“内卷”和“打工人”这类的词只占社会群体的4%。判断一个东西的时候,坐标轴得建立起来,不然跟事实会差之千里。感受和事实可能会有很大的差距。

内卷是一个很矛盾的,有强自愿性的游戏。不退出的原因是因为怕落后于别人,怕被说,怕下滑(也没什么好滑的其实),同时加上一点儿“自以为是的”自我实现的情怀。问题在于,一个人无论怎么做,都肯定会有被说的空间。往挑刺的方向说,你事业有成可以挑你未婚未育。家庭主妇的话可以被挑没有自我没有事业,然后有些特别幸运的人集齐一切让人“羡慕”的要素,别人都认为你幸福美满的时候,其实你内心可能是苦涩得无法自洽的。这一切其实是个无解。视频针对的是国内的情况,但我发现,结合个人经历和一些书上的例子,在国外也是如此,中产阶级的家长孩子们也是会焦虑,迷茫,在选择出路时价值观出奇地一致。(例如《Prepared》&《The excellent sheep》里面对家长们对教育的期待)

出国前,我感受到的社会风气远还没那么焦虑。现在身边的友人都是各种焦虑,从婚恋,育儿,工作,未来可持续发展等。我自己算是擅长自我调节,都渐渐被无形的压力感染到。五一长假高中同学谈起我们一个共同认识的女生,她一边工作一边考证,同时被家里逼迫跟一个收入不稳定,自己不喜欢的男生结婚生子。她打算结婚两年间快速生娃完成任务后离婚。整个事情明面上是被父母劝说什么时候该去做什么事,做人不能自私任性,归根到底就是长辈想去止住别人的口舌,实现形式主义,达到群体表演的效果。但是我们要用自己人生去表演,代价真的太大了。

在思索这些焦虑的产生和学会跟这个现象共处的时候,我收集了一些供我参考供我思考的文章。在这边列出一个小清单,这些都是宝藏博主,已经撼动我心灵很多很多次:

人生 真的没有“正确的道路”这回事。那么我们该怎么办?》by 友邻小良

“接受了人生的不确定性,首先最大的好处就是心态平和,再也没有”成功“”失败“直说,还很大程度解决了中国人常见的爱跟别人比较的问题。”

所谓“成功”》 by Wang Yin

“我需要的是心悦诚服,真正尊重我,我也尊重他们的人,而不是一群势利的X人。”

何为内卷?》by XXX

一切尽在不言中。

文集:《未来世界的幸存者》、 《前方的路》 by 阮一峰

科技爱好者周刊的博主,他对未来的一些猜测和解读挺有趣的。他将自己两本书籍的内容免费整理在博客上共享。

歪个楼,我心目中,能够无所事事却又心安理得的一个学习对象是漫画《矶部矶兵卫物语》里面的矶兵卫。他是疲于浮世的没干劲武士,过着躺倒却幸福的生活。他的摸鱼心态也是我想要达到的境界哈哈。

无所事事却很有道理哦

无所事事才是王道!

躺着
同时下面是研讨会里面提到的,弹幕刷到的书:

铁月亮/我的诗篇当代工人诗歌精选》许立志【摘要书评试读】- 京东图书

铁月亮
8.1
许立志 著 / 2019 / 太白文艺出版社
打工人的青春隐喻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世纪人文)【下载在线阅读书评】

单向度的人
8.5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 / 2006 / 上海译文出版社
“单向度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和“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



会持续更新文章清单

分享文章: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发表评论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Hello there!

这是一只猫打理的网站,假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他
 
通过电子邮件订阅博客

输入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以订阅此博客,并通过电子邮件接收新文章通知。

加入其他 41 位订阅者的行列

Don't Miss

Favorites from the blog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